感受长城内外的巨大变迁——走访陕西靖边长城
听众朋友,我们长城报道组结束了榆林神木的采访,驱车前往陕西靖边县。
我们在长城沿途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是在今天,我们进行道路建设,铺设管道,选线居然也常常与古代长城的走向不谋而合。从榆林出发,我们是沿着榆靖沙漠高速公路一路西行。榆靖高速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它完全沙漠中穿行,但这的选线却基本是沿着明代长城(陕西的“大边”长城)的走向,并且多次穿越长城。我想,这不是普通的巧合,它恰恰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文明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在陕北走长城,第二个深刻感受就是陕北历史的变化超乎人们的想象,当你还没从历史中回转过来时,现实翻天覆地巨大进步又让您感到惊诧莫名。
当我们走过无定河边,不禁想起唐人的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但今天,昔日的古战场已是现代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榆靖高速无定河大桥横跨东西。
榆靖高速总投资20多亿元,已完成道路、桥梁等主要工程,预计明年九月全线通车。
榆靖高速公路工程处的工程师牛龙先生向我们介绍说,榆靖高速公路全长116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也是陕西实施西大开发的启动项目,它将成为包头到广西北海——国家南北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榆靖公路道路施工过程,他们运用多种现代公路建设和桥梁建设的先进技术,创造了中国30多项道路施工的技术先例。
郭林雄:听众朋友,我们长城报道组从榆林出发,沿着长城的方向一路西行。现在我们到了无定河边。唐诗中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然,在今天,无定河已不再是战场,而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工地,一条重要的沙漠公路正在建设中。
走了这一路,小于(俊亮),你感觉怎么样?
于俊亮:我感觉真是今非昔比了。我们行过来的这条公路是榆靖高速,也就是陕西榆林到靖边,长有116公里。我坐车向两边观看,在远处还有一些烽火台可以看到,这条公路五次穿越长城,可以说与长城基本是平行的。
郭:现在我们看到的无定河大桥是一个S形状。
于:这座大桥非常雄伟,宽有二十多米,高有四十多米,长有一公里多,现在已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
郭:好,有关榆靖高速公路的情况,我们一会儿请榆靖高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做一个介绍。
榆靖高速管理处牛龙工程师:这条高速公路是西部大通道包北线——内蒙古的包头到广西的北海这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线贯通以后,对陕西北部能源、重化工的进一步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这条公路路基宽有两种,一种是35米,一种是26米,是双向四车道。
无定河大桥是26米宽,有一公里多长,是四十米连续箱梁,在技术上创造了不少先例。
首先就是四十米连续箱梁从预制到架梁施工,还有大桥四十米高的墩台是薄壁空心技术,这此都是比较先进的。
郭:您是榆林人吗?
牛工程师:是的。
郭:您生在榆林,现在又在建设家乡,感觉这儿变化大不大?
牛:说到榆林近几年的发展,拿“翻天覆地”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首先是能源,这几年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发现了大规模储量的天然气和石油,在全国的位置已经非常重要。
能源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我们榆林的公路建设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主要是公路高速化,同时有三到四条高等级公路在建设。
郭:在沙漠中建高速公路,咱们在防风治沙方面是怎么处理的?
牛工程师:我们采取的是“三带一体”的防风治沙绿化体系。三带就是中央分割带,中央平整带和路边的防风固沙带。中央分割带主要是以乔木美化为主,平整带了防风固沙带以种草结合种树。
(出录音)
中国西部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川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6.7%。据石油地质专家们分析,今后还可能在中国西部地区发现大规模的油气田。为了把新疆、陕甘宁的天然气输送到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中国从去年开始正在进行一项世界级大工程,就是西气东输。西气东输这一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向东经过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市区,全长4112 公里,总投资约1000多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 年全部建成。专家指出,西气东输工程可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的对接,缓解东部省市能源紧缺局面,从而把西部的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济优势,促进中国的西部开发,同时对改善上海等地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2001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预计明年春节前靖边至上海段主体工程有望完工。
在靖边我们见到了正参加野外作业的长庆油田建设指挥部西气东输项目部办公室金峰主任。
金峰主任:这个工程是国家立项的重点工程,全长4500公里,我们这儿是中间部位,就是从靖边到上海,打算今年12月底主体就要干完,明年8月分整个工程干完,明年十月一日向上海送气。首期就是送长庆大气田的气。
郭:你们在沙漠中施工,技术上有什么难度?
金峰主任:这是毛乌素沙漠的南部边缘。西气东输全线要通过三山、“五越”、一原,三山是指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五越”包括黄河等几个大的的穿越;一原就是指黄土原。刚好是我们施工地点就是黄土原,这是个技术难点。在黄土原这种地质情况下,我们要下沟,怎么更科学?我们通过论证以后,现在采取“成管法”下沟,管子在中间,两边两台挖掘机同时挖。现在看来,这个方法切实可行,而且比较“经济实惠”。
郭林雄:听众朋友,现在我们从靖边县城出来,向东南走了十几公里的样子,来到了一段明长城。这段明长城大概有8米高,完全是夯土的,包砖已经见不到,几乎被荒草淹没了。和我们一起来的是靖边县文管会的李文海主任和业务干部献小组。下面就请他们把靖边明长城的情况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献小姐:明长城在靖边保存的不过就是城墩、城墙,全长81公里。
郭:靖边是明代的“大边”,还是“二边”?
献小姐:“大边”。
李主任:去年,国家已经把长城全线定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我们靖边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全长81公路,烽火台七十余座。
西气东输这个国家大型工程要从这里过,施工单位找到我们文物部门,要穿越我们的长城,还有古墓葬。我们既要保护长城,也要支持经济开发。我们进行勘探,实施单位拿出具体办法,经过论证,可行,再报到国家文物局。现在已经批了。
郭:听众朋友,在进行西气东输管线穿越长城准备的时候,为了了解长城的结构和质地,文物部门进行了长城局部的试挖掘。现在我们看到有一米宽的明长城已经裸露在外面。
榆林市文管办副主任王富春:这就是我们文物工作者配合西气东输工程,搞的文物发掘工作。裸露在外面的就是原长城的高度、宽度和构筑方法。它的夯层是15公分,高度是4米左右。
郭:下面的地基有石头吗?
王副主任:没有。它完全是黄土一层一层夯筑起来的,土就是取的当地的黄土。
郭:听众朋友,现在我和记者于俊亮站在靖边五台村的明长城上,这里是西气东输工程的管线从长城下面穿过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钢铁的巨龙和一条长城的巨龙正好在这里十字交汇,我们也感受到历史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在这里交汇在一起。
于俊亮:我们现在站在长城上,在我们的脚下,有一条直径为一米的钢质管道穿过了长城,并且它没有对长城造成任何的破坏,它是从长城底下采用了一种新形的顶管技术在这里成功的穿越了长城。
长庆油建西气东输项目部办公室金峰主任:我们这次穿越长城的施工全靖边县都比较关注。在穿越的时候,我们先是和文管办他们把手续办下来,然后在文物局的协助下,先来专家对我们这段明长城进行墙体剥离、侧面解剖,解剖以后原城墙就露出来了,原城墙一露出来,墙的基础也就出来了。在明了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做到不伤害墙体,我们在下面挖作业坑,然后采用顶管——水泥涵管,用千斤顶一点儿一点往里顶,再把土从中刨出来。
用我们的话说这次穿越比较成功,黑管子从长城底下穿过去,长城巍然不动。
长城知多少——边走边问:今天的问题是西气东输工程在陕西北部哪个县穿越了长城?
(现场采访:郭林雄、朱贵阳、折培林、于俊亮 摄影:郭林雄 于俊亮 采访顾问:王富春 感谢榆林军分区、榆林市文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