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也在活动上发布“长城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志愿者活动内容。该团队面向北建大全校师生进行招募,由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将开展红色文化挖掘的前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针对北京六区区域内现有与长城相关的博物馆、陈列馆开展调研。先期以延庆区、密云区和怀柔区为主。同时,活动也提出长城抗战文化探访线路。即在抗战故事场景、展示内容连接、公共空间辨识度、标志标示视觉关系、线路连接等方面加强关联性、整体性研究,利用现有乡村道路加强标识串联,结合短途徒步体验、远途自行车机动车等方式,形成长城抗战文化探访线路,突出长城精神的传达。此外,活动还加个深入挖掘八达岭长城传说,培育村民讲述长城故事,帮助推送八达岭传说故事的展演等。在现有博物馆、陈列馆以及社区街道等区域中,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多途径开展长城精神宣传。

“我们设计了两块志愿者可以参与的入口,一块是分析、辑录历史古籍中纪录的长城信息,并和现有的长城资源进行关联,确认现有长城资源的历史信息。一块是分析、标注历史遥感资源影像,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人类第一批遥感资源影像,寻找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之前的长城和城堡轮廓,为已消逝或残缺的长城资源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为此,我们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发工作平台,允许志愿者通过平台开展相关工作,并可评定工作成绩,颁发志愿工时。”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资源基础信息复核项目》已经启动。通过在延庆区开展北京长城资源补充调查试点工作,形成的工作成果,对北京(或全国)其他长城区县的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工作具有普遍的参考效果。项目由延庆文物管理所发起,北京建筑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城小站北京文物研究所、北京建工建筑设计院共同参与。预计年内完成延庆区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工作任务。最终通过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形成以文物管理所、长城保护员和文物保护社会力量的长城保护梯队。
长城小站也受延庆文管所委托,发布“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资源基础信息复核项目”志愿者活动。该团队面向社会各界进行招募,针对延庆区域内现有长城相关存留(遗址、单体消失等)进行调查,调查中将使用移动互联网、航空摄影、遥感资源、激光扫描、计算机建模、大数据管理等新技术,其中一部分调研结果将会实际应用到日常长城保护项目中。
“我们设计了两块志愿者可以参与的入口,一块是分析、辑录历史古籍中纪录的长城信息,并和现有的长城资源进行关联,确认现有长城资源的历史信息。一块是分析、标注历史遥感资源影像,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人类第一批遥感资源影像,寻找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之前的长城和城堡轮廓,为已消逝或残缺的长城资源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为此,我们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发工作平台,允许志愿者通过平台开展相关工作,并可评定工作成绩,颁发志愿工时。”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资源基础信息复核项目》已经启动。通过在延庆区开展北京长城资源补充调查试点工作,形成的工作成果,对北京(或全国)其他长城区县的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工作具有普遍的参考效果。项目由延庆文物管理所发起,北京建筑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城小站北京文物研究所、北京建工建筑设计院共同参与。预计年内完成延庆区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工作任务。最终通过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形成以文物管理所、长城保护员和文物保护社会力量的长城保护梯队。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武文娟摄影/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