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井剑萍
(2006年9月9日8时30分)
尊敬的各位驻华使节及夫人,尊敬的中国对外友好协会领导,尊敬的各位长城学会领导和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中国有句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榆林人民欢迎来自海内外的朋友。欢迎大家到榆林来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研究探索,传播文化。
3天来,各位嘉宾不辞劳苦,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榆林境内的古长城,领略了古长城的遗风,其间还观摩了陕北剪纸,观赏了陕北民俗风情表演,对古城榆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我谨代表榆林市人民政府和350万榆林人民,对各位连日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问候!
榆林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荟萃了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及镇北台、红石峡、红碱淖等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榆林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是民间艺术的宝库、陕北文化的源头。信天游、地方小曲、陕北说书、陕北唢呐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陕北剪纸、织毯、石雕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传统庙会、社火等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长城沿线关口要隘古城堡点缀其间。这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及遗存,共同构成了榆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是我们榆林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榆林境内长城绵延起伏700余公里,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秦、汉、隋、宋、明等不同时期的长城,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3个,遗存多、类别齐,极具研究价值。榆林境内长城不仅有防御沙漠的作用,而且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聚散融合的历史,见证了蒙汉等各民族汇聚交融、和睦相处的漫长历程。通过这次“驻华使节走长城——榆林行”活动,使来自五大洲各国人民的代表——驻华使节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了解榆林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唤醒人们对长城的保护意识,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文明贯通古今,文化连接世界,交流加深了解,沟通增进友谊。我衷心希望各位使节,长城学会的专家领导,在这次研讨会上,对“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各国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结出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殷切期望各国朋友,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我们榆林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多提宝贵意见,探讨榆林与各国的旅游合作事宜,并且通过各位宣传榆林,让世界了解榆林,让榆林走向世界,共同促进我们榆林特色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榆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最后,祝各位在榆活动期间过的愉快!
谢谢大家!

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井剑萍与以色列驻华大使在会上

中国长城学会领导与榆林市人民政府领导合影留念